帶有空間感的藍調音色-伍佰『點煙』

在我開始接觸吉他前,其實最大的影響是伍佰(但其實在夏夜晚風這張演唱會專輯之前我對他是一無所知)。後來我是在夏夜晚風演唱會實錄、浪人情歌、伍佰的Live這三張專輯的先後順序下感受到伍佰帶來的魅力,尤其在「伍佰的Live」這一張CD中,感受到很多包含老歌改編的搖滾精神。早期的伍佰其實是藍調出身,所以樂團才會叫China Blue,而今天意外碰撞中出來的音色,正是「點煙」這個充滿G小調藍調的獨特音色。

一般對於伍佰的形象應該都是Gibson Les Paul電吉他,但在很早很早期,伍佰其實也是拿Fender Stratorcaster電吉他的,而Fender家的琴其中一個特色就是甜,加上一點空間系的效果器就更有通透感。最近,在找尋軟體式的電吉他效果器,有朋友和我推薦bias FX軟體效果器,於是就到了bias官方網站下載了試用版,再從試用中為數不多的音色去試,結果出現了讓我驚豔的音色。

這個是Bias FX效果器軟體裡,給你試用的Clean Tone音色,我看到了音箱中後面還接著MOD和REVERB效果器,老實說,其實我對效果器音色的串接順序概念很薄弱,玩單顆的人其實在針對一個Pedal Chain的概念,會比玩綜效的來得有概念,除非您使用的綜合效果器是相對中高階款的,那可能內建會有Effect Chain的設定。(我的第一顆綜合效果器Zoom 505-II就沒有)

什麼?原來音箱後面還可以再串效果器?

想想真的有點慚愧,我的第一個音箱是買Marshall 的MG-15CDR的一個練習小音箱,剛接觸的初學者,或是買電吉他套餐的朋友們,對音箱的概念應該是『插上插頭』、『插上導線』、『破音開下去』,然後很享受「趁趁趁」的Power力道。(然後就會感覺自己也變得很威)

我們對音箱了解的太少,而坊間書也幾乎不太會講這個部份,如果是一般的吉他教材,最多只是講說電吉他需要音箱才能發聲,把功率放大,好一點的會告訴你把功率放大的是前極(Preamp)、而有喇叭紙盆的可以發聲的是後極(Poweramp)。而專門的電吉他教材,或是講效果器的書,也大概最多只講到音箱分為一體式(Combo)及分離式(Stack)。而一般小型練習用的音箱,幾乎都是Combo音箱;或者是針對各種效果器的單一效果做介紹,及Effect Chian的接法大概是哇哇器(Wah)、壓縮/限制器(Compressor/Limiter)、破音系(OverDrive/Distortion)、等化器、空間系(Chorus/Reverb/Delay)常見的串接順序。

但是卻忽略了,音箱的破音與前極,其實應該也要算在效果器鏈的其中一環,而這些額外延伸的迴路就會是Send/Return,之所以要這麼做,是因為要真正的把空間系的效果放在破音的後面。

如果是單顆效果器+Combo式的音箱,一般新手會習慣這麼串接:
吉他→破音效果→空間效果→音箱前極→音箱後極

因為沒有Send/Return的迴路,所以等於進了破音系、空間系效果後,再進了音箱的前極一次,所以訊號又會再經過前極的等化器再洗牌一次。
所以如果當音箱有Send/Return的迴路時,走法就變得不太一樣了。
吉他→破音效果→音箱前極(Send)→空間效果→音箱後極(Return)

如此一來,就可以先弄完EQ後,再統一加上空間效果了。

而小型練習音箱,好一點的可能會給你CD/MP3的接孔(現在新的音箱都很貼心,直接給你3.5mm的接口,所以代表你的導線還需要再轉換成小孔),而這些接孔是直接進入後極,不會被前極的EQ給渲染到,但這樣也意味著,你必須得放棄音箱上的前極,而改用效果器上的模擬前極(Head/Preamp)的效果去取代音箱的前極了。

但是不同牌的音箱,也會有不同音箱的味道,這個部份需要多次的嘗試與實驗。

當然,效果器鏈的串接法每個人喜歡的部份也不一樣,所以有很多種流派,這個網站有比較相盡的解釋:https://www.strymon.net/setting-up-your-effect-signal-chain/ (英文網站)

音色對了,琴的聲音也對了,就會有融合的感覺了

這一次因為只是試Tone,所以我把伍佰收錄在「伍佰歌曲典藏1992-2000」這張專輯中的點煙拿來當參考範本,然後在Overdrive適度的加入一點破音,然後因為我使用的日廠Fender拾音器是採單單雙的組合形式,於是在試過幾輪後,發覺用在第二段的拾音器上(上+中 單線圈)的組合,最有接近原曲的味道,於是我就把試Tone的Cover和原曲分兩軌疊加,再收一點原曲軌的音量,以方便做對照。當音色的頻率和波形接近的話,在聲音上,其實會有融入一體的感覺,只是這個試tone還是會有一點毛邊,但大致上來看,其實很接近了。

試聽作品:伍佰.點煙

Related posts

2018中秋連假暨生日~

【電影】看不見的台灣-觀影記(小劇透)

【月光絮語】內省.領悟的意義

本網站使用 cookie 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。我們預設您對此表示同意。如果您不同意,您可以選擇離開。 了解更多